倒头纸是什么意思(倒头纸手工制作大全)

“倒头纸”是旧时丧葬习俗,逝者咽气前,家人就得为其烧倒头纸,意为逝者去世时,身体是躺着的,头部在一边,所以烧的纸钱也一边是少数的,而逝者站起来时,烧的纸钱也一边多。

在闽南地区的民间习俗中,烧倒头纸的时间各地有异,一般的是在出殡前由专人负责趁夜深人静时在孝子棺前烧,同时在敲响12下响头,向逝者作揖。以闽南为例,“倒头纸”是由家中长辈买来冥纸,烧给亡故的老人用的。长辈在给亡故老人烧倒头纸的时候,孝子会跪在棺前成叩首礼。当长辈把倒头纸放在棺前,年轻人则会磕响头。不过在有的地区,“倒头纸”也叫“子孙纸”,所以在烧的时候是有讲究的,逝者的后代(不论男女)必须到场看着纸烧,以便冥币能准确地送入火化场。

制作倒头纸需要先将纸张对折一次,再从中间撕开成两半。将撕开的纸张全部向后折成扇形,最后将两半扇形的纸合在一起即可。通过这样的手工制作,一张简单的倒头纸就完成了。虽然制作方法简单,但这一习俗却承载着人们对逝者的怀念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