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夫人一诗的主题为何(湘夫人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湘夫人》是屈原所作,通过男女恋情来写诗人自己的遭遇。诗人设想自己与意中人隔水相望,但却无法接近。既然难于结合,彼此之间只能互相祝福,期望有朝一日能重新相见。“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诗人在此提出疑问,并以此作为导火线,引出了全诗六章的内容。

第一章是写湘君企待湘夫人到来时,伫立岸边,目送归舟的情景。诗人用“鸟何萃兮蘋中”设疑起兴,引出下文。在等待湘夫人到来时,诗人不时地注视着渡口江岸,期盼着湘夫人的到来。第二章是写湘夫人乘着晚潮未落时来到湘江岸边,却只见空船在泊船姑歇处泊着,不见湘君的情景。她想:“难道这时他已经来了?怎么还不见到他呢?”

第三章、第四章是写湘夫人与湘君在洞庭湖中的沙洲上相见时互诉衷情的情景。这时潮水涨满,一片汪洋,他们只好在水中的小岛上相会。尽管二人见到后都感到惊喜,但会面后细一商量,却感到彼此都在心情矛盾的纷扰下分别了。

第五章是写湘君送别湘夫人后,一个人凄凉地望着汀洲思考人生。第六章是写湘君与湘夫人梦中相会。

全诗通过这样逐层推进的描写,把湘君思念湘夫人的感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诗歌的前半部分写湘君对湘夫人到来的盼望,后半部分写湘夫人到来后的情景,前后两半首诗互相呼应,从而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矛盾和情感的全过程。

从表面上看来,这首诗是通过男女恋情来写诗人自己的遭遇。诗人设想自己与意中人隔水相望,但却无法接近。既然难于结合,彼此之间只能互相祝福,期望有朝一日能重新相见。“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诗人在此提出疑问,并以此作为导火线,引出了全诗六章的内容。

但实际上,诗人是在用男女恋情来比喻自己与楚王的关系。屈原是爱楚王的,楚王也爱惜屈原。但楚王重臣群小却嫉妒屈原的才能,常常在楚王面前进谗言使楚王疏远屈原。诗人在此以男女恋爱来比喻君臣关系,以鸟的遇合来比喻忠臣与明君的相遇。他认为只有明君忠臣才相得益彰,才真正是完美的统一。但他知道这种统一已经无法实现。他设想的忠臣与明君相遇的情景只是他美好愿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