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写给中国大学生的七封信全部内容(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第四封信)

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第四封信

亲爱的2000级同学们:

4月是学校的读书月,我想和大家谈谈读书这个话题。在座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在中学时都读过不少好书,也有许多自己独特的读书经验。那么大学四年的读书方法与经验想必也会有差别。不过我想先问一句:“你为什么要读书?”

一位1913年的清华学子在《清华周刊》42期的“演说词”专栏中写道:“爱书家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并不为做官求利,所以不免常人的一点点羡慕。要做官求利就不必读书。要做官求利,莫如莫读,若要读书,莫如莫读。我们读书自然不是为做官求利,惟自爱自重。现在大学四年,将来一生,要作些什么?读书的趣味是什么?这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一问题。”

我想他的话仍然对我们有启发。那么读书的趣味何在呢?读书就是求乐,要能够从读书中找到快乐。用李光耀总理的话说:“读书好像口渴饮水,越喝越有滋味,愈是喜欢喝,喝得愈多,愈能体会其中的乐趣。”

一位叫钱穆的国学大师曾这样回忆他当年读书的情形:“我每天须读十小时,早晨、上午、下午,甚至于晚间,都要定课。除非是经、子、史特别对胃口,或者是疲倦得不堪,才偶然读一点子、史。平时读经、子,总是以精为原则,不使有一点浮光在我的心里;读经、子各部份的方法也完全一样;同时所读的经、子各部份书籍一定要固定;每次读时不必将后边忘记的再读起,定要接着上次研究的读起;如研究的问题已解决或有变更,才另研究;研究的问题并无变更,也照样的接着上次研究的读起。

这样使我的思想不会胡乱发展,每一经、子各部份都有系统的分别研究;且使我每一经、子各部份都能十分精熟;如此,才敢希望学完一经或一部子书。其实我在清华大学研究院所用的方法,便是这三年读经、子的心得。”